green bean to bar CHOCOLATE|目黑河畔的精品巧克力店


週末下午,秋瑟的目黑河畔略顯寂寥。
但在green bean to bar CHOCOLATE卻是人聲鼎沸、一位難求。




近年來,咖啡、茶、酒講究風土、追溯莊園的風潮也延燒到了巧克力界。 
這樣的轉變並非一昧追尋精品化,主要的核心是因為人們越來越在乎「自己吃下了什麼」。 

從可可豆的評估與篩選,一直到烘焙、研磨、精煉、調製,再到商品化等,種種繁複程序都由業主包辦,以確保巧克力品質與獨特性,就是「Bean to bar」的營運模式。 

現今東京幾間較知名的Bean to bar有位於澀谷的Minimal – Bean to Bar Chocolate、世田谷區的CRAFT CHOCOLATE WORKS與位於目黑河畔的green bean to bar CHOCOLATE。 




  • 註: 
    Bean to bar的營運模式可追溯至20年前,在一間位於舊金山郊區名為Scharffen Berger Chocolates的店內誕生的。 
    當時Scharffen Berger僅使用二手設備生產小批的巧克力:味道層次豐富,有水果、堅果和焦糖味,既生動又復雜。 
    與大眾市場流行的甜可可和香草味的巧克力棒是完全不同的產品。 
    也因此,這種特殊的巧克力成功激起眾人興趣,並開始了「Bean to bar」的風潮。 



圖片取自官網

green bean to bar CHOCOLATE延攬業界的意見領袖(KOL),如巧克力專家Chloe Doutre Roussel、委內瑞拉可可大使Maria Fernanda Di Giacobbe等翹楚擔任顧問;並於世界各產豆地區尋覓品質優良的可可豆,再回到店舖內的自有工廠進行一連串的製造作業; 更不定期舉辦巧克力相關講座




一般來說,巧克力的原料為可可豆、糖、可可脂、香草、卵磷脂等。 
但green bean to bar CHOCOLATE僅由兩種成分製成:可可豆和有機蔗糖, 無其他添加物,讓人更為安心。 

選定可可豆後,接著需經過14道製程,才能將其手工包裹於日本紙。 
這些生產步驟都位於店舖內的自有工廠。 
工廠不以水泥牆隔開,而使用透明玻璃,讓訪客可直接看見巧克力的製程。 



green bean to bar CHOCOLATE自創的變形版閃電泡芙 (ECLAIR)其柔軟內餡由巧克力卡士達奶油與鹹焦糖組成,搭配外層的泡芙與中間脆口的薄巧克力片,層次變化豐富。 



另一款甜點為更加濃郁的巧克力布朗尼,果不其然,可可豆香醇的風味立刻在嘴巴裡擴散開來,好滿足呀!



搭配有機可可外殼烘烤的可可茶(Cacao Tea),相當剛好。 
入口帶有飽滿巧克力香氣但卻是無糖的,趁熱時享用更可以感受可可脂的滑順,搭配店內任何一款甜點應該都沒問題! 

有趣的是,店內巧克力飲均添加有機蔗糖調味,甜度固定。 
因為擔心過甜所以點了冰的,略比三分糖甜了些,但沒想到適中的甜度帶來了恰到好處的口感,好喝不膩口呢。 






除了手作甜點、飲品外,
green bean to bar CHOCOLATE還販售許多「巧克力產品」:巧克力粉,使用亞洲、非洲、中南美洲嚴選可可豆作成的巧克力片等。
非常值得作為伴手禮!




Green bean to bar chocolate 


地址:〒153-0042 東京都目黒区青葉台2丁目16−11
營業時間:11:00-21:00,週三公休


沒有留言